1、10月30日,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21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、重整获批及完成,化债总规模约合1.2万亿元。整体来看,出险房企在完成债务重组和交付后,将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、提升运营效率、发展轻资产业务,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。
2、11月2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5〕37号),旨在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,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、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、高价值小切口场景,扩大生产场景、工作场景、生活场景供给,推动场景资源开放,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,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,形成“技术突破—场景验证—产业应用—体系升级”的路径,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3、11月3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的通知(国办发〔2025〕38号),旨在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、促进民间投资发展。
4、11月7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《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(2024-2025年)》。从综合指标数据和相关情况来看,各有关部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,多措并举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。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,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;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“25条”举措落实,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,规范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,推动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;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,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,推动金融资源供给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;持续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,围绕重点群体创业、就业、教育等领域金融需求,丰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供给;增强央行基础征信服务功能,优化征信市场布局,进一步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效;优化完善银行账户、数字人民币、现金等服务,保障广覆盖、差异化和多样性的支付服务渠道;积极参与普惠金融国际治理,深化推进中小企业融资、数字普惠金融等二十国集团(G20)普惠金融长期议题,积极联系对接普惠金融联盟(AFI),国际合作与交流互鉴不断深入。
1、10月29日,福建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公布2024年度福建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分类评级结果的通知》,其中:A类28家,B类57家,C类17家。对分类评级为C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监管,引导其改进经营管理,提升金融服务水平。对长期停业未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,引导其主动到市场监管部门注销或变更名称、经营范围。
2、10月31日,河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更新全省地方金融组织名单的公告》,其中:小额贷款公司231家,融资担保公司196家,典当行295家,融资租赁公司8家,商业保理公司1家,资产管理公司1家,交易场所6家。
3、11月3日,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实施细则(修订)》(内金管发〔2025〕41 号),旨在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行为,加强监督管理,防范化解风险,促进行业稳健经营、健康发展。
4、11月4日,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2025年8-10月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退出行业公示表》,涉及重庆两江博瑞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9家。退出行业后,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业务。
5、11月6日,河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2024年度典当行年审结果的公告(第一批)》,其中:A类46家,B类37家,不予通过1家。
6、11月7日,黑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、典当行、融资担保公司经营情况统计表(截至2025年3季度),其中:小额贷款公司204家,典当行182家,融资担保公司116家。
7、11月7日,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“失联”“空壳”地方金融组织名单的公示(第二批)》,名单包括70家机构,其中: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“小额贷款公司”的机构12家、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“融资担保公司”的机构2家、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“典当行”的机构18家、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融资租赁公司的机构38家。
8、11月7日,陕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“失联”“空壳”地方金融组织名单(第二批)的公示》。名单包括23家机构,其中:小额贷款公司17家、融资担保公司6家。
9、11月11日,成都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成都市辖区内“失联”“空壳”地方金融组织的风险提示》,涉及机构46家,其中:融资租赁公司14家,典当行23家,融资担保公司6家,小额贷款公司3家。
10、11月11日,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、市场监管厅主办,银川市委金融办以及五市发展改革委、财政局、市场监管局共同协办的宁夏“信易贷·五市行”系列宣传活动在自治区政务大厅正式启动。活动现场,工作人员重点围绕《金融支持自治区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文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,阐释“信易贷”平台整合升级背景、功能定位及其在优化营商环境、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作用,详细讲解平台“白名单筛选+智能撮合+风险防控”机制,说明纳税记录、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的应用场景与价值,积极引导市场主体珍视信用积累,构筑健康金融生态。
11、11月12日,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《关于深圳市未经批准使用“金融控股”“金融集团”等字样及名称中含有“金控”字样经营主体名单的公示》,涉及机构553家。